面板级封装(PLP)加速普及:2024-2030 年 CAGR 达 27%,AI 与卫星应用推动技术演进……
Panel Level Packaging(面板级封装,简称PLP)泛指在制造过程中以矩形面板作为载体的任何封装技术。尽管这个术语的范围广泛,涵盖了多种技术,其具体定义往往取决于使用场景。在半导体产业中,基于面板的工艺包括:IC 载板(有机、陶瓷或玻璃基板)生产及后续的封装组装,印刷电路板制造,液晶显示技术与 LED 制造,以及采用重布线(RDL)工艺的扇出型(FO)或扇入型(FI)面板级封装技术等。在本文中,PLP 主要指后者,即 FOPLP 和 FIPLP 技术。
本文精要内容来自 Yole Group 近期新发布的《Panel Level Packaging 2025》报告。
市场现状与前景预测
PLP 技术已问世多年,但尚未真正大放异彩。Yole Group 的分析师估算,2024 年 PLP 市场总营收约为 1.6 亿美元,全球产量约为 8 万块面板(相当于 33 万片 300mm 晶圆)。到 2030 年,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6.5 亿美元,年产量预计将达到 22 万块面板。
图片来源:Panel Level Packaging report, 2025 - Yole Group
PLP 的优势有哪些?
尽管 PLP 具有诸多优势,但在普及应用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阻碍。其取代晶圆级封装(WLP)的主要驱动力是成本优化。PLP 采用大面积面板载体,有利于提升制造通量,从而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。此外,矩形面板在封装尺寸较大的应用中,也表现出更高的制造效率。PLP 还可利用现有的 IC 载板、PCB 及 LCD 制造设备,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。
图片来源:Panel Level Packaging report, 2025 - Yole Group
技术与经济挑战
然而,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,PLP 也存在不少挑战。建立面板产线需要大规模投资,仅当用于大批量应用时才能实现投资回报。对于封装尺寸小、出货量低的产品而言,WLP 仍可能是更为实用的解决方案,限制了 PLP 的推广空间。
此外,当前 PLP 在制程解析度方面仍未达到 WLP 的水平。尽管先进的光刻设备已可在面板上实现 2/2µm 线宽/间距,但在高产量下保持可接受良率仍具挑战性。PLP 还面临需认证新材料与新工艺的问题,这一过程耗时较长。此外,翘曲控制、晶粒精确放置与制程均匀性等技术难点,也直接影响良率,降低了整体的成本效益。尽管面板本身拥有更高的面积效率,但若良率无法保障,则整体成本优势无法体现。
PLP 产业格局:谁在行动?
目前,三星、PTI、Nepes、日月光(ASE)及其技术授权商 Deca,SiPLP、意法半导体及其授权商 PEP,已在近年展开 PLP 制造。三星主要将 PLP 应用于移动终端及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处理器,其它厂商则聚焦于小尺寸封装,如 PMIC、电源 IC、射频(RF)与 MCU 等,主要面向消费电子市场。
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参与者也在涌入 PLP 领域,采用多样化技术推动创新。一些企业聚焦于低端至中端市场,如电源 IC、电源模块、MCU 和射频器件等,覆盖大批量或利基市场。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为传统采用 QFN 封装的器件打造更具性价比的技术平台。
在这一赛道中,PEP 正在开发一项面向此类封装的技术授权方案,其客户包括群创光电(Innolux)、SiPLP 及意法半导体(STMicroelectronics)。与此同时,Deca 也推出了全新的 MD-QFN 平台,用于相同的应用范围。其他新兴市场参与者如 AOI Electronics、奕成科技(ECHINT)、Amkor、华天科技(Huatian)、SMAT、Siptory、EMCT 等也在积极开发自有 PLP 技术,推动 PLP 应用场景不断扩展。
向高端应用迈进
PLP 的另一趋势,是向高端封装应用延伸,结合 HD FO、UHD FO、RDL 及模塑或玻璃中介层等方案,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组装大尺寸封装与系统级封装(SiP)解决方案。
硅中介层技术已接近其光罩尺寸极限,因此在大尺寸封装领域,逐渐向有机中介层转变。然而,由于晶圆面积有限,适合用于大封装的数量有限,PLP 成为这一市场中日益受关注的替代路径。目前已有多家市场参与者紧跟这一趋势并启动相关技术开发,包括力成科技(PTI)、三星、日月光(ASE)等老牌厂商,以及 Amkor、群创光电(Innolux)、奕成科技(ECHINT)、Rapidus、Silicon Box,甚至台积电(TSMC)也开始积极布局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台积电已公开表示正积极开发 PLP 技术,这一动向吸引了行业的高度关注,并加速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进程。Yole Group 分析师预计,台积电的技术可能会在未来三年内成熟落地。若这一预期实现,将成为行业的重要转折点,吸引更多设备、材料、载板及封装企业加快 PLP 的部署节奏。
图片来源:Panel Level Packaging report, 2025 - Yole Group
一波 PLP 浪潮正在全面来袭。从低端扇出/扇入技术,到高端 2.5D 中介层封装,甚至未来的玻璃中介层,越来越多创新方案逐渐浮出水面,带来更高的供应链复杂度。在资本持续投入、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,PLP 有望重塑半导体封装格局。如果其技术难题得以解决,并成功打造出真正具备成本效益的平台,那么,PLP 或将迎来真正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Yole Group 将继续发布一系列覆盖封装领域的市场与技术分析报告、反向工程与成本分析,以及市场监测报告。通过这些研究,Yole Group 将深入剖析这一产业生态,帮助业界全面了解封装企业战略,把握关键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,敬请关注!
【本文转自公众号Yole Group,转载仅供学习交流。】
版权声明:
《一步步新技术》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《一步步新技术》杂志社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《一步步新技术》杂志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