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FM理论及实际应用2
作者:薛广辉
笔者曾就业的公司有个理念是“走出实验室、没有高科技,只有执行的纪律”。这要求制造从业者生产过程中100%执行工艺文件要求。 当制造业者100%执行了工艺要求,产品仍出现品质瑕疵或失效,责任归结于工艺不良或产品设计不良,其中产品设计不良的影响尤为严重。譬如智能手机生产,如果BGA不做底部填充加固处理,无论焊接工艺多么完美,1.5米滚筒实验300次总是会出现焊点断裂现象。再如设计一架大载重运输机,无论设计的多么理想,实际飞机发动机无法匹配其设计需求,这种设计就属于不合格设计。产品设计者需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可执行性与生产效益,过多的不合理设计要求人工克服作业,相当于一部智能手机生产需要500个人手工完成,每部手机成本高达5万RMB,这种也属于不合格设计。产品设计者输出的结果,大部分工厂正常作业都可以做到并获得很高的一次性良品率,这种设计称谓产品设计具备可制造性,业界称谓可制造性设计,英文简写为DFM。笔者举例说明,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。
@ QFN底部焊盘焊接要求
QFN对应PCB中间散热焊盘设计常用的方案有八种如图1:
1.电镀填铜作平
2.树脂塞孔电镀作平
3.阻焊正面半塞孔
4.阻焊反面半塞孔
5.电镀通孔
6.散热焊盘分切
7.散热焊盘中间挖大尺寸电镀通孔+电镀通孔
8.其它如不规则散热焊盘
图1
1电镀填铜作平的QFN中间散热焊盘,钢板开孔遵守以下规则:
--散热焊盘钢板开孔分切为小块,形状不限,每块面积不大于周边功能脚焊盘的5倍,推荐功能脚钢板开孔的3倍以内;
--小块数量越多越好;
--中间散热焊盘不得使用局部加厚处理。
2树脂塞孔电镀作平PCB, 中间散热焊盘钢板开孔遵循原则与1相同,需要注意的是,分切架桥尽量在树脂塞孔区域,以防止树脂塞孔缺陷导致焊接时大的气泡产生。计时可以参考PCB设计文件如Geber file以确定树脂塞孔位置或使用X-ray对裸板检测确定树脂塞孔位置。
3阻焊正面半塞孔的设计不推荐使用:不利于散热,不利于焊接,无益于焊点可靠性,不推荐使用。
4阻焊背面半塞孔的设计与3相同,不利于散热,无助于焊点可靠性提升,虽然正面通孔可以被焊锡润湿,但会出现孔与焊盘抢锡现象,导致焊接空洞;半塞形成的盲孔,不利于焊点内气泡逃逸,同时会增加焊点气泡的生长。不推荐使用。3&4钢板开孔注意事项:
--散热焊盘钢板开孔分切成小块,小块形状不限制,每块面积不大于周边功能脚焊盘的5倍,推荐功能脚钢板开孔的3倍以内;
--小块需避开via并与via保持一定距离;
--小块数量越多越好;
--中间散热焊盘不得使用局部加厚处理。
5电镀通孔方案对QFN中间散热焊盘设计而言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做法,电镀通孔既可以散热,又利于焊接时焊点内气泡逃逸。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焊锡流入孔内导致散热焊盘少锡,甚者影响背面焊点的现象。于是才会油墨半塞孔3&4存在并被使用,本质上是对PCB制造工艺及PCBA焊接工艺未作统筹考虑的结果。QFN工作过程中发热,热量通过焊锡传递给PCB焊盘,焊盘通过铜箔传递给通孔,通孔将热量传出以维持器件本体合适的温度,所以散热焊盘通孔结构是必须的。焊接时要保证有效的焊接面积,以利于器件本体热量通过焊锡传递给PCB;PCB要保持一定数量的通孔结构,以确保热量可以有效传出。1电镀填铜&2树脂塞孔+电镀作平散热焊盘可以很好的满足散热要求及焊接工艺要求,3&4方案不利于散热及焊接,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,散热焊盘设计多少通孔,通孔尺寸多大是关键所在。通孔数量过少,影响散热;通孔数量过多,影响有效焊接面积;通孔尺寸过大,影响有效焊接面积,小的通孔尺寸,需要使用激光钻孔,价格较高。使用机械钻孔方案,部分PCB厂技术能力做不到,图3.2.10-5是散热焊盘通孔设计不合适的典型产品。考虑PCB工厂加工能力及成本,建议散热焊盘通孔尺寸为0.2mm,考虑器件散热需求,建议孔节距(Pitch0.5mm~0.7mm)。PCB散热焊盘设计符合此规范的PCB,钢板开孔设计要求如下:
--散热焊盘钢板开孔需避开通孔并与通孔保持一定距离如30um~100um,开孔形状不限定;
--钢板开孔小块越多越好;
--中间散热焊盘不得使用局部加厚处理;
--四周开孔形状可以灵活变化。
如图3-1是部分钢板开孔不合理情形,方案简述如下:
图3-1中间接地焊盘分切合理,但未避开via孔;
图3-2中间接地焊盘未避开via,开孔数量太少;
图3-3中间接地焊盘分切合理,但未避开via, 小块总体数量偏少,中间未开孔;
图3-4中间接地焊盘锡膏量过大;
图3-5中间接地焊盘钢板开孔未避开via;
图3-6中间接地焊盘钢板开孔分切后单块面积远大于四周功能脚焊盘面积;
图3-7中间接地焊盘开孔未避开via, 未考虑焊锡熔化时器件平衡问题;
图3-8中间接地焊盘分切合理,但分切后小块总体数量太少;
图3-9中间接地焊盘钢板开孔分切合理,但未避开via;
图3-10中间接地焊盘钢板开孔分切合理,但分切后小块数量太少;
图3-11中间接地焊盘钢板开孔未避开via,分切效果一般;
图3-12中间接地焊盘钢板开孔单块面积远大于四周功能脚焊盘面积,分切不合理。
图2
图3:典型的QFN 钢板开孔不合理情形
良好的设计是前提,制造端优秀的工艺当然也很重要。良好的设计配合优秀制造工艺,才能确保产品生产成本低、效率高、品质佳、交付快。
@钽质电容焊盘设计准则
1210尺寸以下的片式元件如果平行于钽质电容放置,需距离钽质电容5mm以上。
1210尺寸以下的片式元件如果垂直于钽质电容放置,需距离钽质电容1mm以上。
钽质电容距离BGA元件5mm以上. 图4钽质电容PCB layout规则。
钽质电容PCB Layout时之所以如此要求,是因为业界著名的公案“钽质电容腰气”。钽质电容生产制造时,烧结材料反应不彻底,SMT制程中Reflow高温环境下钽质电容材料裂解产生气体吹出,将距离较近的元件吹离应有的位置。如果钽质电容距离BGA较近,焊锡熔化时被钽质电容吹出气流影响,严重者会出现部分锡球移位,出现既短路又虚焊现象。笔者用两个案例说明一下钽质电容PCB layout规则的应用。
图4:钽质电容PCB layout 规则
图5 :钽质电容吹气导致Chip 件焊接异常
-钽质电容Layout规则1:Chip件距离钽质电容的要求。
某产品0603表贴元件Reflow后出现偏位、缺件现象。Reflow前有AOI确认锡膏印刷、元件贴装均正常;人工Reflow前二次确认20pcs产品锡膏印刷、元件贴装正常,Reflow后仍出现缺件偏位现象。不良率约10%。观察不良板,缺件、偏移元件紧靠钽质电容。不贴装钽质电容生产100pcs,无chip件缺件、偏移现象不良,确定产品缺件、偏移是钽质电容引起。观察钽质电容发现其本体有裂缝出现。图5钽质电容吹气导致Chip件焊接异常。更换钽质电容生产,此现象消失。
此类钽质电容导致的小元件焊接异常,本质上元件吹气所致,但钽质电容吹气不可避免,所以要求PCB layout时预防此现象发生。如果工厂出现此类现象,又没有钽质电容可以更换使用,生产线临时克服方案为:增加印刷锡膏厚度;‚元件贴装时钽质电容刻意向远离小元件方向偏移;ƒ小元件贴装时降低贴装高度,将元件压入锡膏;„调整Reflow炉温,拉高均温温度,降低焊接峰值温度。以上四个对策同时执行,可以克服大部分钽质电容吹气导致的小元件移位、立碑、虚焊现象。
-钽质电容Layout规则2:BGA距离钽质电容的要求。
某产品Reflow后出现BGA固定位置BGA焊点既短路又虚焊现象,图6钽质电容导致的BGA焊接异常。虚焊的常用对策有增加锡膏量,短路的常用对策有降低锡膏量,SMT同仁遇到此类矛盾现象时不知道该增加锡膏量还是减少锡膏量。观察不良品,发现所有不良出现位置固定。该产品上相同的BGA有四颗且为同一卷料,仅有一颗位置出现异常,所以可以排除来料不良。不良出现在固定BGA的固定角落,分析发现该位置附近有钽质电容存在,图7钽质电容Layout与BGA焊接异常。不贴装此钽质电容,BGA焊接正常。观察异常板面上钽质电容,发现钽质电容本体存在明显裂缝。生产线临时克服方案为: 元件贴装时钽质电容刻意向远离BGA方向偏移;‚调整Reflow温度曲线,拉高均温温度,降低焊接峰值温度。以上两个对策需同时使用方可见效。
钽质电容腰气现象是业界著名公案,且大部元件制造商判定吹气现象不影响元件电气特性。预防此类现象导致的焊接异常,最有效的方案是PCB layout时遵守钽质电容焊盘设计规则。不做设计预防,一味的要求人工手焊钽质电容以克服腰气现象,不在正常企业的选项内,毕竟防火优于救火。
图6:钽质电容导致的BGA焊接异常
图7 :钽质电容Layout 与BGA 焊接异常
版权声明:
《一步步新技术》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《一步步新技术》杂志社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《一步步新技术》杂志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