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微信扫一扫

DFM理论及应用 1

2025-01-08

作者:薛广辉

  笔者在实际培训中,经常听到两种认知形态:一种是如何克服困难生产、如何将生产不良率降低一些、如何加派人手将产品及时维修出来交付、如何将不良品控制在工厂内部、如何对客诉品做返工…… 此种意识形态本质是救火或者治病,救火固然重要,只救火而不防火无异于曲突徙薪;治病也固然重要,治而不防终究是夭折之身。部分企业的主管对于救火英雄甚是推崇,毕竟救火可以减少企业一些损失,多数情况下救火者也伤痕累累。此类主管治下团队绩效不张,终日忙、盲、 茫而产出不多,成本极高,客诉不断,自我感觉有苦劳。但苦劳不等于功劳,终是愤愤然悲也者。另一种如认知形态是防火、防病、防患于未然,组织团队、构建规则、灭火于无形,看似团队轻轻松松,实则交付顺畅,品质良好,客户满意,成本较低,一切井然有序……此为良帅也。前者重视灭火,终究伤痕累累;后者重视防患,承平欢笑舒坦。对于电子产品制造产业而言,DFX是防患于未然之策,各种看似取巧之临时克服方案即为灭火之举,企业免不了要付出一定代价。笔者试着整理一两案例供读者参考,抛砖引玉,以明救火与防患于未然之区别。

@案例1:某产品上0201表贴电容焊接后有立碑、虚焊现象。观察锡膏印刷品质、元件贴装品质均正常如图1.1-MLCC虚焊之锡膏印刷与元件贴装。请对此现象做出改善。

image.png


图1.1MLCC虚焊之锡膏印刷与元件贴装

image.png


改善者A:

修改钢板开孔,同一钢板上开多种方案,验证哪一种开孔方案实际焊接良率高。钢板开孔方案如图1.2-MLCC钢板开孔优化方案。验证结果出来后再制作一款钢板批量生产。

临时对策:优化Reflow温度曲线,Œ拉长恒温区20~40秒 缩短恒温区20~40秒 Ž峰值温度加10°C 峰值温度降低5°C 降低升温斜率控制在1.5oC/秒以内。

最终结果:使用原来钢板开孔方案,恒温区拉长到120秒左右,不良率从7%降低到4%左右。

改善者B:

0201元件标准尺寸如下表1-Chip件尺寸标准,标准的元件尺寸为0.6mmx0.3mmx0.3mm,端电极0.15mm宽,则端电极内距为0.3mm。元件放置于焊盘上,如果焊盘内沿与元件本体端电极取平齐,则焊盘内距为0.3mm。观察、测量实际PCB焊盘: PCB焊盘为圆形,元件放置于焊盘上会出现几种现象,图1.3-圆形焊盘小元件相对位置:Œ元件不可焊本体压到过多锡膏,因其为圆形焊盘,元件贴装后外观看不出来。如果使用方型焊盘则容易观察看出异常。元件本体端电极如果与焊盘平齐,圆形焊盘外观显示元件部分端电极无法接触锡膏Ž,方形焊盘则显示正常。

综合以上可以看出,因产品实际使用圆形焊盘,元件贴装后外观显示端电极与焊锡膏接触接近平齐,可知元件本体底部不可焊本体压到过多锡膏,图1.4-圆形焊盘元件本体覆盖过多锡膏。由此可知,0201MLCC虚焊的真因为圆形焊盘设计,不易管制锡膏印刷量,外观不易观察。临时改善方案:修改钢板开孔,将元件本体接触到的锡膏切除,图1.5-圆形焊盘钢板开孔方案优化;长期预防对策:禁止使用圆形焊盘 ‚对于焊盘设计为圆形的Chip件,钢板开孔管制规范为内切与元件端电极平齐。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image.png


以上案例可以看出,改善者A问题分析没有逻辑性,看到问题先“忙起来”,各种试验、各种调整。团队会很忙,结果及过程也是茫茫然,没有预防性措施,不知其所以然。此种改善是典型的“抱薪救火”,忙、盲、茫。改善者A在企业会下很多对策,对策时灵时不灵,自以为很资深,实际对团队是减分作用:团队很忙,绩效很差,各种问题持续不断。管理者遇到此类干部需谨慎使用,不宜授以管理权限。

@案例2:某产品焊接时0201电容出现虚焊现象,如图1.6-MLCC虚焊。观察不良品可知,PCB Layout时在焊盘中间使用文字漆(白油),焊接时文字漆支撑元件本体,出现虚焊现象。

image.png


改善者A: 调整温度曲线恒温时间、最高温、冷却斜率、升温斜率,效果不明显;调整印刷机参数,将PCB与钢板贴紧程度降低,增加锡膏厚度—印刷有多锡、锡珠现象;制作阶梯钢板,锡膏刮不干净;校准贴片机取料位置、贴装参数—效果不明显。以上对策实施后,改善效果不明显。

改善者B: PCB上丝印的功用有几个:1.标识元件位置,便于PCBA业者寻找对应元件; 2.标识元件极性,便于PCBA业者生产过程确认元件极性方向; 3.标识贴标签位置或元件类别标识; 4.塞孔; 5.标识元件外形位置,便于PCBA业者判断是否有偏位等。普通PCB空间较大,可以在板面上用文字漆标识各元件位置及外形,便于SMT业者炉前目视检查参考。元件密度高度的产品丝印会集中处理,便于SMT业者查找、对应元件位置。HDI板因元件密度高、板面没有空间,直接将板面丝印取消,如图1.6所示。无论哪种产品,极少在元件底部使用丝印的。本案在表贴电容两端焊盘中间设置丝印,没有任何价值。

PCB文字漆厚度的管理是每家企业品质控制的一个细节项目,一般文字漆厚度管控标准为5-20μm。如果PCB文字漆厚度超标,如35μm后的的文字漆出现在元器件底部,焊接时会支撑元件本体导致虚焊。工厂锡膏印刷钢板厚度0.1mm,也就是100μm。按照IPC-7527标准,锡膏印刷厚度最薄需大于钢板厚度的50%,也就是50μm,工厂加严管控锡膏厚度下限为60μm,此即SPI(锡膏检查机管制规格下限)。锡膏是助焊膏与锡粉颗粒的混合物,其中锡粉颗粒的体积约为50%。60μm的锡膏厚度熔化后理论厚度为30μm,如果元件底部文字漆厚度超过30μm,则焊锡熔化时文字漆会扮演跷跷板支撑轴角色,导致元件出现立碑虚焊。

临时改善对策:增加印刷锡膏厚度如钢板底部贴钢板贴纸 ;‚调整SPI管制规格,锡膏厚度最薄70μm;ƒ钢板开孔扩孔补锡。

预防对策1:管制PCB板面文字漆厚度不大于20μm,IQC进料检验纳入管制内容。

预防对策2:取消Chip件本体底部文字漆设置,纳入DFM审查内容,纳入NPI检验内容。

本案例可知,改善者B分析不良真因,给出的对策逻辑清楚,方向明确。管制SPI锡膏厚度规格方法有效可落地。同时规范化企业PCB丝印厚度规格属于梳理流程与规范,具备系统化管理能力。取消PCB Layout时Chip件本体底部丝印属于DFM范畴,为技术性规范更新,属于标准的预防对策,有助于研发团队技能提升。纳入NPI、DFM审查条款,属于工厂预防性拦截对策。此同仁分析问题逻辑清楚、数据明确、对策有效,是具备管理能力的技术性人才,是企业技术性骨干重点培养对象。

image.png


@案例3:某产品生产完成后交付客户测试装配,老化试验时出现功能不良,分析判定为产品上QFN功能不良。QFN元件及对应的PCB如图1.7-DQFN功能不良信息。

  改善者A: Œ修改钢板开孔成斜条状-结果无效;将钢板开孔改为方形,单块面积是周边功能脚焊盘的3倍-结果无效;Ž调整温度曲线,延长恒温区时间,150°C-190°C时间从80秒左右拉长到120秒左右-效果不明显;Reflow峰值温度从实测值242°C拉高到251°C-改善效果不明显;焊接前安排烙铁手对QFN引脚上锡,试验20pcs,焊接后效果不明显;将不良品送实验室分析,结果为焊点气泡超标。客供PCB,没有PCB可以更换;客供物料,没有物料可以更换。与客户协商放松焊点气泡率管制规范,客户不同意,老板出面协商,同意焊点气泡率按照小于50%管理。临时对策:工厂100%X-ray检查,超过50%气泡率的产品维修处理。制造协调维修员支持、品质协调IPQC照X-ray。

 改善者B: 观察不良PCBA,QFN中间接地焊盘气泡率严重超标,产品工作时散热不良,易引发焊点出现断裂。观察PCB裸板,PCB焊盘表面大量密集散热过孔。为防止焊接时焊锡膏自过孔漏掉,PCB使用背部阻焊半塞孔工艺将散热焊盘过孔堵塞。图1.8-QFN焊点气泡率超标分析。测量过孔尺寸为0.35mm,过孔Pitch 0.7mm。综合以上信息可知,QFN散热焊盘过孔尺寸大、密度大。锡膏印刷无论钢板开孔设计为圆形、长方形、斜条形,均不易避过孔。焊锡膏覆盖过孔,因背部采用阻焊半塞处理成盲孔,焊接时气泡率超标在所难免。

  临时克服方案:钢板开孔锡膏印刷在过孔中间位置,避免覆盖过孔;控制QFN贴装高度,避免元件贴装压力过大将锡膏挤压进入过孔。钢板开孔方案如图1.9-钢板开孔优化方案。

  预防对策:规范化PCB焊盘设计原则:接地焊盘过孔设计Pitch 0.7mm,过孔尺寸0.2mm;

‚钢板开孔设计原则规范化:钢板开孔避开过孔,形状不限,开孔数量越多越好;

ƒ元件贴装规范:元件贴装不可挤压过度,避免将焊锡膏挤压进入过孔;

„IPQC每2小时在Reflow前用X-ray抽检贴装品质,观察锡膏是否有挤压进入过孔现象;Reflow

后抽检焊点气泡率,管控标准焊点气泡率<30%。

实际生产效果:可以满足客户品质需求,客户接受公司技术反馈信息。

image.png


改善者B分析了不良产生机理,规范了PCB设计标准,不是只告诉客户设计不良,还要告诉客户如何做才完美。给出PCBA过程管控可落地方案及实际操作管制具体内容。

  情长纸短,篇幅所限笔者无法一次将所有可制造性设计案例全部端出,敬请关注下集短文,希望于诸君有益。

image.png



版权声明:

《一步步新技术》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《一步步新技术》杂志社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《一步步新技术》杂志社。

相关推荐

更多
联系我们
  • 电话:0755-25988572
  • 邮箱:ivyt@actintl.com.hk
  • 地址:中国深圳市福田区联合广场A座2801
  • 订阅号订阅号
    服务号服务号
Copyright©2025: 《一步步新技术》; All Rights Reserved.备案序号:粤ICP备12025165号-2